首 页
网站建设
微信商城
功能定制
资讯中心
常见问题
行业知识
新闻动态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服务热线:
13215994088
服务热线
13215994088
您当前的位置:
网站首页
> 资讯中心
资讯中心
新闻动态
行业知识
常见问题
新闻动态
更多 >
21
2017-06
谷歌:Windows以后不能再用Chrome应用了
据外媒报道,谷歌在 Chromium 博客中宣布,以后将停止在 Windows, macOS, and Linux 中对 Chrome 应用的支持。 谷歌表示,之所以在这些系统中停止支持 Chrome 应用,是因为随着网页平台日益强大,用户已经不再依赖 Chrome 应用了,目前使用 Chrome 应用的用户占比还不足1%。 以下为谷歌的计划: 从 2016 年年底开始,最新发布的 Chrome 应用将只在 Chrome OS 中支持,其他操作系统仅支持之前已存在的应用,开发者们也可以继续升级这些已有的应用。 从 2017 年下半年开始,Windows、Mac、Linux 中的 Chrome Web Store 将不再显示 Chrome 应用,但会保留插件和主题;到 2018 年年初,停止对 Windows、Mac 和 Linux 平台所有 Chrome 应用的支持。 也就是说,Chrome OS 将不会受到此次停用计划的影响,如果你非常依赖 Chrome 应用的话,以后可能需要考虑买个 Chromebook 了。
21
2017-06
Chrome于12月全面转向HTML5
据外媒报道,谷歌Chrome浏览器全面舍弃Flash技术已经不是新闻。现在,谷歌公布了Chrome浏览器逐步取消对Flash的详细计划。 Chrome于12月全面转向HTML5(图片来自新浪) 谷歌表示,从2016年9月的Chrome 53开始,Chrome浏览器将屏蔽在后台加载的Flash内容,估计这类内容占互联网上Flash内容的90%。今年12月,Chrome将把HTML5设为网页核心内容,例如游戏和视频的默认选项,但仅支持Flash的网站除外。 Flash一直被默认集成在谷歌浏览器中,但其重要性正逐渐被削弱。这主要是由于Flash所带来了信息安全问题。2015年9月,Chrome 45开始暂停自动加载不重要的Flash内容,包括广告、动画,以及任何“非网页中心”的内容。 除此之外,Mozilla和微软也在逐步舍弃Flash。这些浏览器厂商的最终目标是让尽可能多的网站转向HTML5。HTML5技术能带来更好的性能(降低内存消耗和CPU占用率,提升电池续航时间),同时也更符合网页标准(这将使开发者的工作更简单)。而考虑到Flash的信息安全问题,转向HTML5也将优化安全性。
21
2017-06
Intel开源项目Crosswalk携最新技术亮相“iWeb峰会”
众所周知,包括智能手机、智能手表和PC在内的众多消费电子设备能够风靡全球,除了硬件本身带来的可玩性外,众多建立在在其生态之上的应用(APP)是他们能够源源不断发展的保证,这在移动设备上的表现尤其明显。而从自身属性来看,这些应用可以分为Native app、Web app和介于两者之间的Hybrid app。 其实对于很多开发者来说,Hybrid app的存在会让其用户在使用的时候获得更多更好的效果,但在过往,这种应用的开发会给开发者带来很大的困扰,由于基础功能的缺失,Web平台的采用依旧困难重重。而这一切在Crosswalk的出现以后被改变了。 iWeb峰会Crosswalk现场 在2016年的8月27日,Intel携带Crosswalk最新技术和应用参加由HTML5梦工场举办的2016 HTML5峰会“iWeb峰会”北京站。项目的相关负责人会带来Crosswalk的最新分享, iWeb峰会现场 Crosswalk的出现,让Hybrid app开发更简单 由Intel的开源技术中心创建开源项目Crosswalk能够使开发者可以利用最新的Web技术来打包hybrid app,让其可以流畅的运行在每一个兼容的设备上。大大简化了开发者的开发难度,并能够轻易集成更多的功能。 在iWeb峰会上,英特尔Web技术研发总监江小丹表示,Crosswalk目前的支持平台已经覆盖了Android、Android 64位、Windows、Linux和iOS。 英特尔 Web技术研发总监 江小丹 从官网我们可以得知,Crosswalk扩展了一些Web平台的新特性,开发者可以: 1、使用所有现代浏览器可提供的特性:HTML5,CSS3,JavaScript。 2、访问主流和新兴的Web标准。 3、使用主流浏览器无法获取的实验性API。 4、通过部署自己的运行时环境来控制应用的升级周期。 5、通过为应用添加自定义扩展,来使用并未通过Crosswalk或公共Web标准暴露的系统平台功能。 这一切也得益于其丰富的工具集成,江小丹强调。
21
2017-06
所谓的“微信OS”会掀起HTML5的二次革命吗?
近来,微信正在测试应用号的消息不胫而走,让沉寂许久的微信应用号再次引起关注。业内对微信官方测试应用号的分析主要来自出现在微信里的一系列全新的H5推广页面,对此@青龙老贼发文指出了H5页面的变化。 现有普通的H5页面,图片转自ZTalk@青龙老贼 最近出现的新版H5页面,图片转自ZTalk@青龙老贼 如图可以看出,微信内的新版H5页面已将头部内容完全隐藏,视觉上跟原生App的开机页面非常相像。同时,新版H5的开关体验与点击原生应用极为相似,切换非常流畅。 事实上,H5始终在努力摘掉“只能做营销”的帽子。今年4月,在微信浏览器全面升级至X5 Blink内核之后,微信全方位支持H5标准,H5在微信内已经能够打造出媲美原生的网页体验。另外,一些重度H5游戏在体验和性能上已经与原生手游相差无几。 微信应用号自从被曝光以来就始终与H5联系在一起。二爷认为, 呼之欲出的应用号将会把微信变成一个“操作系统”,让一个个web应用在“微信OS”上运行,从而迈出微信商业化的最重要一步。 以应用号的形式将应用聚合于微信之内,微信OS极有可能引爆“H5应用二次革命”(2012年开始的H5第一次起义在2013年遭遇失败),从而对业已形成的移动互联网生态带来颠覆式影响。 流量王国+传播基因,H5应用的二次革命将改变移动应用的推广方式 在当下竞争无比惨烈的移动互联网生态下,推广和拓客是永恒的痛点,常规的推广方式,成本高企而转化率底下,由此导致大量的移动应用不惜冒着被封停下架的风险去刷榜。 如果H5应用被纳入微信OS,那么借助微信的社交属性,先期入场的移动应用厂商将获得极佳的推广渠道和传播资源。“一键关注”即可转化为用户,产品内容也可以在朋友圈畅通无阻的进行社会化传播,这样的画面实在太美。要知道,微信拥有超过6.5亿的月活用户,可谓天然的流量王国。 同时,H5技术本身具备良好的传播基因,非常适合用来做营销和推广,这是原生应用无论如何都无法匹敌的“基因优势”。如果将微信的流量优势和H5的传播优势加以结合,其产生的规模化效应必将完全颠覆现有的推广方式和体系。 再谈体验,二次革命将让H5从曾经跌倒的地方爬起来 众所周知,原生应用和H5应用的开发模式是不一样的。H5应用的开发则崇尚短平快,轻应用,开发成本低,周期短。同时,H5为人诟病的问题集中在糟糕的页面UI和流畅性,只能做营销页面和小游戏,总之是与原生应用相比,体验太差。 回想当初,H5从被热捧到沦为营销和小游戏的代名词,中间经历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极速膨胀。整个过程就像电脑忽然出现在普通民众的生活中,大家都觉得这个东西真好啊!既能作图,又能播放影音,还能玩游戏。但最容易上手的是播放影音,于是,所有人都一窝蜂的去用电脑去看电影,没多久,电脑成了视频影音播放器的代名词,大家又说,电脑也不过如此嘛,看电影还是要去电影院啊! 我们来把上面描述中的“电脑”换成H5,就得出一个问题所在,H5的潜力没有被充分发掘,而行业在早期即奔向了最容易做,也最容易变现的营销页面和小游戏。 回到H5体验的问题。的确,早期H5轻度化特征明显,带给用户的体验无法与原生应用相提并论。但现在H5技术经过不断进化,在满足用户体验方面的能力早已不可同日而语,尤其是部分H5技术提供商已经开发出可满足更深度需求的H5开发平台和更高性能引擎(包括3D重度游戏亦能开发),仅从体验而言,H5应用完全可以与原生应用相媲美。 我们应该感谢在一片唱衰的环境下还坚守在H5行业的那帮人,是他们撑住没让自己死掉,才铺垫了H5二次革命的基石,也才有了让H5从跌倒的地方爬起来的可能。 此时,我们不妨再来老调重弹一下H5的优势,亲民的开发成本和周期、良好的跨平台能力、基于云端技术,不占内存的存储以及即时更新,等等。 共吃一锅饭,H5应用的二次革命将打破企业级应用间的信息孤岛 在这里专门将企业级应用拎出来,是因为从全球的移动互联网发展趋势来看,中国移动互联网的未来在To B,在企业服务领域。 近两年,企业级服务行业经历野蛮生长,各垂直领域均出现一批代表性的移动应用,但各自为政导致的信息孤岛问题也开始迅速凸显。B端用户不同于C端,企业从生产到管理到销售,一体化的信息流是刚需。如何打通各企业级应用之间信息流?这是几乎所有企业级服务厂商现阶段都在探讨的问题。 “开放性”是H5技术与生俱来的标签,它有助于让各种产业应用连接打通,互为生态,共享整个生态内的用户大数据和信息流。 同时,各类企业级应用被归集于应用号之内,就好比曾经四散零落的人被聚集到一间大屋子里,用一口锅吃饭,并且遵守同一个管理员的规定,那么大家彼此之间的分歧将大大减少,并建立流畅沟通的绝对基础。 所以,相比原生App在打通信息流时的困局,基于微信OS的H5应用将会极大程度上解决“信息孤岛”的问题。 化繁为简,H5应用的二次革命将重构移动应用的开发模式 就目前来看,除由ReactNative开发封装的应用外,绝大多数原生App需要仍兼顾安卓和iOS两个不同的开发环境,在两个环境下独立开发,耗时耗力,起步价几十万,且兼容性参差不齐。 而在新的H5开发环境下,H5技术甚至可以让企业和个人只需要通过简单的拖拽操作,无需编写代码,就能制作出类似今日头条、**秀秀这样惊艳的移动应用(不再是营销页面和小游戏),并可跨平台使用。相比之下,如果企业开发原生应用实现同样的功能,无论是自营还是外包其开发成本都要大几十万,且开发周期从2-3月到半年不等。 与此同时,H5日益明显的模板化趋势可以让各个细分行业的用户,未来无论是针对UI还是基础服务都能找到相对应的模板。这样的模板可以无缝接入微信应用号,甚至是免费的。如此改变,说微信OS+H5为整个移动互联网市场带来一场革命,并不夸张。 虽然微信应用号还没有正式揭开面纱,但基本可以确定的是,“微信OS”会让H5技术的价值得到最大程度的释放,或将完成微信商业化最难的一块拼图,这一切与腾讯“连接一切”的定位一脉相承。 (本文首发钛媒体)
21
2017-06
Google在开源上的贡献
在上周的 LinuxCon North America 会议上,Google 资深工程师 Marc Merlin 谈了搜索巨人在开源上的贡献和做法。 Merlin 称,Google 早期的资源有限,它的第一代软件都是为内部使用开发的,没有设计用于开源。尽管如此,Google 写了一些技术论文描述它使用的方法,允许其他人实现相同的方法。 Google 在开源项目上的早期贡献主要是 bug 修正,而时至今日 Google 为 Linux kernel 贡献了超过 5000 个补丁,从小的修正到完整的驱动到子系统如容器。除此之外,它在 Github 上还有 3000 多个开源项目。Google 专门有 6 个人从事于内部使用开源代码和发布开源代码的合规问题。 为了在法律上保持一致,Google 将所有外部开源代码储存在第三方层次结构中,它只允许使用它能遵循的开源许可证授权代码,其中一种不能使用的代码是 AGPL 授权代码。
21
2017-06
移动互联·数据创新【2017个推大会】
凤凰科技讯 北京时间10月8日消息,据外媒报道,法国开发公司Nexendi起诉苹果没有在iOS版Safari中完整实现HTML 5规范。 Nexendi当地时间周四在法国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苹果“尽快在iOS平台上支持最新的Web和HTML5标准”。一旦Nexendi胜诉,苹果对HTML5提供更好的支持,对HTML5支持优于苹果WebKit的浏览器将出现在苹果iOS AppStore应用商店中。 据Nexendi称,测试表明,自iOS 8发布以来,iOS对HTML5技术的支持程度落后于其他公司的类似产品。 这一问题不仅仅局限于iOS。Nexendi的测试表明,自Safari 8以来,macOS对HTML5技术的支持也落后于其他平台。由于iOS和macOS版Safari采用相同的核心技术,这一问题并不让人感到意外。 苹果要求iOS平台上的所有浏览器必须使用其WebKit渲染引擎。苹果允许App Store中出现其他浏览器,但不允许出现其他渲染引擎。 WebKit属于开放源代码软件,是Safari的渲染引擎。它之前曾被应用在谷歌Chrome浏览器中,但谷歌开发了自家版本的WebKit。 Nexendi并非是第一家向苹果强制使用WebKit要求开炮的公司,2012年,Mozilla从iOS AppStore中下架了火狐浏览器,对苹果的这一要求说不。不过Mozilla最终向苹果低了头,2015年11月重新发布了采用WebKit的iOS版火狐浏览器。 Nexendi起诉苹果并非是“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如果胜诉它将从中受益。Nexendi称它在支持iOS方面投入大量资源,为iOS移植HTML5代码。 Nexendi创始人让-保罗·斯梅茨(Jean-PaulSmets)表示,“在我们看来,禁止在AppStore中发布不采用WebKit的浏览器,与家乐福不销售不使用其种子种出来的豆类无异。这种作法在其他国家可能合法,但在法国却极有可能是非法的。” Nexendi指出,它建议macOS用户安装其他浏览器。Nexendi建议用户放弃iOS,以使用其产品,但它发现“iPhone是占有主导地位的手机,有大批忠实用户”,放弃iOS不是一个好的商业决策。 斯梅茨说,“与美国相比,法国法官做出与法律条文相悖裁定的可能性更小。我们希望该案会促使iOS更好地支持HTML 5。” Nexendi起诉苹果案将于2017年2月4日开庭审理。
共6条 共1页 第1页
首页
上一页
1
下一页
尾页
版权所有 © 2017 郑州方果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做网站:方果科技
营业执照展示
豫ICP备16029994号